机构新闻
我校有组织科研助力新工科建设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472
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学术前沿,聚焦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瞄准人工智能、“双碳”战略、新材料技术等领域,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支撑新的学科增长点。
学校将有组织科研转化为落实行动,搭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能源转化与存储、细胞应答、智能传感、泛终端芯片、碳中和等交叉科学中心揭牌成立运行,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手性新物质创制、高能化学电源、光伏材料与电池、药物化学生物学等领域聚智攻关,获批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承担多项重大科研任务。与三峡集团、国药集团、海螺集团等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开协同创新中心”,加快物质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政产学研用金介服”高效联动,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落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世界首创全流程机器人化动物克隆技术,“活体细胞精准操作机器人技术及系统”项目荣获天津市技术发明特等奖。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成功开发一种神经形态运动感知系统,对我国神经形态软体机器人以及物理智能等领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新型有机硼和硅活性试剂”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视觉媒体的层次化内容感知”项目荣获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在最新公布的ESI指标中,南开大学工程科学成为新晋1‰学科,是学校继化学、材料科学之后的第三个1‰学科。
同时,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融合。学校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项,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环境生态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等4个“新工科”专业,多个“新工科”人才培养特色班面向本科新生进行二次选拔。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环境类融合创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密切结合国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系统地构建了环境类新工科卓越工程师人才融合创新培养体系,获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作为国家工程硕博培养改革专项首批试点高校之一,通过“一流高校+领军企业”“校内导师+企业导师”构建联动的双重培养体系,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科教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今后,学校将更加强化有组织科研,胸怀“国之大者”,进一步搭建并夯实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面向2035的“Ⅰ号工程”,增强科技创新,提升育人水平,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高地贡献南开力量。
相关推荐
- 校领导赴江西省开展招生宣传 2023-11-28
- 南开案例入选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 2023-11-28
- 系统重要性银行论坛南开举行 2023-11-28
- “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 2023-11-28
- 校领导为三学院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2023-11-28
- 南开师生创排音舞诗剧《诗教绵绵——为有荷花唤我来》首演 叶氏驼庵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 2023-11-28
- 教育部“国际问题及港澳台侨片”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23年工作会议暨高端学术论坛在南开大学召开 2023-11-20
- 全球仅3人入选!他在南开向“光”而行 2023-11-20
- “复兴中的主族元素化学战略研讨会”在津召开 2023-11-20
- “天津市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揭牌 2023-11-20